電話:
021-31265669傳真:
021-51861312
引言:氫氣無色無味,無法依靠嗅覺視覺來察覺泄露,需依賴專業檢測設備快速識別泄露,避免濃度達到爆炸極限。可選固定式氣體檢測儀與便攜式氣體檢測儀進行檢測作業。
引言
氫氣檢測儀怎么部署?
氫氣泄露初期怎么快速處理?
強化安全管理和培訓要做哪些工作?
氫氣的爆炸極限范圍較寬(4.0% - 75.6% VOL),且點火能量低,泄漏后若不能及時發現并處理,極易引發爆炸、火災等重大安全事故。
須依賴專業的氣體檢測設備對氫氣泄漏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快速識別泄漏風險。目前,行業內常用的氫氣檢測設備主要分為固定式氣體檢測儀與便攜式氣體檢測儀兩類。
德爾格固定式氣體檢測儀
氫氣檢測儀按傳感器分,分為電化學傳感器(PPM級別,對泄露敏感)如秦山核電站用的為PPM級別氫氣檢測儀,催化燃燒傳感器(量程0-100%LEL,也就是0-4vol%)具備經濟,測爆功能,應用較為廣泛,還有一些在固定式中常見火焰探測等傳感器。
氫氣檢測儀部署需遵循 “覆蓋風險點、適應氣體特性、保障實時監測" 的原則。由于氫氣密度遠小于空氣(相對密度為 0.0695,空氣為1),泄漏后會快速向上擴散,并易在密閉空間頂部、設備上方等高位區域積聚;同時,氫氣具有較強的擴散性,泄漏后會迅速向周圍空間蔓延。
針對氫氣設備及管道:在氫氣儲罐、氣瓶接口、閥門、法蘭、壓縮機、管道焊接點等易發生泄漏的部位,應在其正上方或上方30 - 50cm處安裝固定式檢測儀。
當固定式或便攜式氫氣檢測儀發出報警信號時,現場人員需立即攜帶便攜式檢測儀,在安全距離外(至少 5m)對報警區域進行復核檢測,確認氫氣泄漏的位置、泄漏量及濃度變化趨勢;若檢測儀顯示濃度超過爆炸下限的 25%(即 1.0% 體積分數),需立即啟動應急程序。
一級報警(濃度 0.5% - 1.0%):現場人員需立即向班組長或安全管理人員報告,同時通知泄漏區域附近的人員暫停作業,做好疏散準備。
二級報警(濃度≥1.0%):安全管理人員需立即啟動車間級應急預案,通過廣播、對講機等方式通知泄漏區域及周邊 50m 范圍內的所有人員緊急疏散,并向企業應急指揮中心報告;若濃度超過 4.0%(爆炸下限),需立刻聯系 119、120 等外部應急電話求助。
注:密閉空間:嚴禁開啟普通電氣設備(如照明燈、排風扇),需使用防爆型通風設備(如防爆軸流風機),從空間頂部(氫氣積聚區域)引入新鮮空氣,同時打開底部排氣口,形成上下對流,加速氫氣稀釋;通風過程中需每隔 5 分鐘用便攜式檢測儀檢測空間內氫氣濃度,直至濃度低于 0.5%。
持續濃度監測:安排專人每隔 10 - 15 分鐘對泄漏區域及周邊的氫氣濃度進行監測,記錄濃度變化數據,判斷泄漏是否得到控制、通風稀釋是否有效;若濃度持續升高或長時間無法降至安全范圍,需重新檢查泄漏源是否切斷,必要時擴大通風范圍或增加通風設備。
基礎安全知識培訓:包括氫氣的物理化學特性(如密度、爆炸極限、點火能量)、泄漏的危害、檢測設備的工作原理(電化學原理、催化燃燒原理等),培訓時長不少于 8 學時,確保操作人員能識別氫氣泄漏的風險。
設備操作與應急技能培訓:教授固定式檢測儀的日常檢查方法、便攜式檢測儀的使用步驟(開機、校準、檢測、數據讀取)、泄漏初期的處理流程(報警、疏散、控源、通風)、應急設備的使用方法(如正壓式空氣呼吸器的佩戴、干粉滅火器的操作),培訓后需進行實操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崗;每半年組織 1 次復訓,強化技能記憶。
制定氫氣檢測儀定期維護計劃,明確維護內容:固定式檢測儀每月進行 1 次外觀檢查(如探頭是否清潔、線路是否完好)、每 3 個月進行 1 次零點校準、每 6 個月進行 1 次量程校準,校準需使用標準氫氣氣體(濃度為 2.0% - 3.0%),校準記錄需存檔備查;便攜式檢測儀每次使用前需檢查電量、零點,每 2 個月進行 1 次校準,長期不用時需每月充電 1 次,防止電池損壞。
截至 2024 年末,中國已建成綠氫項目 65 個,產能達 11.75 萬噸,提前實現中長期規劃目標。內蒙古、新疆等 “三北" 地區憑借豐富的風光資源,成為項目聚集地,兩省規劃綠氫項目超 270 個,占全國總量的 40%。政策層面,中國《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2025 年本)》將綠氫制造、氫能裝備等納入青海省鼓勵類產業。如果您也是氫能行業對氫氣泄露,氫氣檢測儀選型等問題,氣體檢測儀使用維修都可關注我們。